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新闻资讯 >> 正文
【行知班·行走课堂】系列活动五:暑期研学营专题报道⑤
日期:2023-08-25 17:00:00  发布人:创新创业学院  浏览量:471

【行知班·行走课堂】系列活动五:暑期研学营专题报道⑤

为响应“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保主题,提高行知班学生生态环保意识,2023825日上午9:00,暑期研学营学员在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北楼308教室有幸聆听了题为《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及应对策略》的主题讲座,主讲嘉宾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董会娟。

讲座从双碳国内外背景、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循环经济与碳减排三个方面展开。首先,董会娟向学员们抛出问题:双碳包括哪两个方面?其出现的背景?引发学员们思考和讨论后,董会娟从历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及其成果中系统梳理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阐述了几种碳中和方法:(一)能源结构降碳—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二)生态系统固碳—以CCUS和碳汇为主;(三)资源增效减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通过此次讲座,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唯有学知识、强本领,用真才实学来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下午14:00,学员们来到四行仓库抗战旧址参观学习。在纪念馆的西墙上,当年战争留下的斑驳弹孔依稀可见,向后人讲述着那段历史。“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战”和“不朽丰碑”四个展区再现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勇抗日军的场景。那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墙都映射出了抗日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孤军奋战,共御外侮的历史足迹。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铭记每一位坚守阵地、勇洒热血的先辈,将他们的遗志化作奋勇前进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学员思想反馈

黄琳 汉语言文学专业

周五早上,我们听取了董教授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转型及应对策略讲座,讲座从“双碳”提出的背景、实现途径、循环经济与碳减排三方面来讲授。董教授谈到双碳是我国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国策,这需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董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六大温室气体的种类,我们了解了氟化物对于空气环境的影响,它会引起气候的变化,诱发极端天气,而气候变化的原因又分为多方面,工业中化石燃料的燃烧,骑车尾气的排放,还有森林植被的破坏。凡此种种都将导致地球的灾难,如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对此,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做出承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是世界生态绿色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周五下午,我们研学的最后一站去到了四行仓库抗战旧址,电影《八佰》的取材便是抗站时期这里发生的故事。在旧址外面我看到了保存着当时原样的外墙壁,上面清晰可见的是密密麻麻的弹孔,这是怎样的一场壮烈残酷的战斗啊。“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将士的坚定信念”。从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到不朽丰碑,看着有关淞沪战况的文字介绍,一幕幕场景都仿佛在眼前出现,文字没有歌颂战士们爱国之情,但那一字一句无一不在述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张张图片,件件物品,在安静的述说着当年的历史,历史与现实的安静碰撞,让我的心情感到很沉重,却始终也被这种催人奋进的爱国精神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激励着。

正是先辈们的奋不顾身,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吾辈青年当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谢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转眼间就到了在上海交大研学的最后一天。上午,针对国际热点问题——“双碳”碳中和碳达峰转型及如何应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董教授为我们展开了一堂生动绝伦的科普课。在这短暂却十分有意义的三个小时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当今国内国际回收利用、循环资源技术的强大,纵然一些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但同时也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提倡并积极践行低碳与循环经济。希望在未来,各个国家的协同效应能够发挥得更好。中国能够在作出承诺之后,取得更加亮眼的成就!

       五天,不长不短的时间。在游学期间,负责人老师为我们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并从中挑选制作成了纪念视频,在我们欢声笑语的同时丰富了最后的结业仪式。其后,我们来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行仓库抗战旧址。馆外巨大的墙壁形成了特殊点睛的标识,馆内人满为患,但参观中我依然收获颇丰,要时刻铭记抗战的艰苦历史,发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汪文 会计学专业

         上午董教授的“碳中和碳达峰转型及应对”讲座让我收获颇丰。讲座主要从双碳国内外背景、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和循环经济及碳减排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幼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下午我们去到四行仓库抗战旧址。伫立在四行仓库旧址内,我感觉到里面的气氛都非常严肃,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竖守,而成为民族的永恒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

黄婷婷 英语专业

上午,董会娟副教授开展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讲座。从温室气体种类到产生原因以及实现碳中和路径,让我有清晰的认知。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以及臭氧层空洞,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给地球带来巨大的负担。1993年,UNEP正式成立,以解决人类环境问题为目标,在保护环境中举足轻重。相信在各个国家的一同守护下,美丽家园永存。

下午,我们去了四行仓库,看到四行仓库的第一眼,瞬间想起看过的《八佰》,他们的坚韧不屈、无私奉献和对国家的忠诚,都让我们深感敬佩。馆内的布置使人身临其境,战火、残肢、碎瓦,体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和平,最后的由橄榄枝与和平鸽组成的雕塑更深入人心,和平来之不易,当知珍惜。

赵秀灵 风景园林专业

今天又是收获颇丰的一天。上午,董教授给我们普及了碳中和、碳达标的相关知识,扩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大学生,更是我收益良多。通过了解碳中和、碳达标的相关历史进程,我明白了世界环境保护的过程艰辛,同时看到中国在碳中和、碳达标的贡献,知道了中国达到双碳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落在我身上的重任同样艰巨。

下午,我们参观了四行仓库,从门口的卢沟桥事变到后面的淞沪会战,我能深切的感受到民族存亡曾经离自己那么近,在自己居住生活的地方先人们曾经这么硬气的抵御过,现在的我们可能不能感受到当时的战火,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历史遗迹感受到他们抗战的决心以及坚韧的毅力。历时五天的上海研学之旅告下帷幕,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的机会,在这次研学中,我受益匪浅。

陈茜 英语专业

今天是本次研学的最后一天,我们聆听了董教授的双碳相关知识讲座。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双碳(碳中和、碳达峰)的相关知识背景,以及具体内容。实现碳中和有生态系统固碳和资源增效减碳等方式,其中包括生活垃圾分类,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我们也前往四行仓库抗战遗址,感受八百壮士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这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肩负重任,脚踏实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向先辈们致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庞雨培 汉语言文学专业

今天上午开展了一场“碳中和碳达峰转型及应对”讲座,此次讲座特邀董会娟老师围绕“双碳国内外背景、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循环经济与碳减排”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老师指出,也许在如今时代中“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名词还鲜为人知、更有甚者从未听过。碳达峰指在某个节点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顶峰,并呈现出下降的一个趋势,碳中和顾名思义,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的成就面临的物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就备受关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生态问题没有局外人,没有休止符。我们要主动解开名与利的小疙瘩,补齐发展与保护的短木板,对破坏环境者敢于扬鞭子,对求利心切者敢于泼冷水,真正将生态意识牢牢树立在内心深处。以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生态底法治的途径保护自然,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见花香。

邬馥励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灾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今天上午,通过董教授《碳中和碳达峰转型及应对》讲座,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节能减排的意义。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海平面不断升高,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视而不见,采取环保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挑战。所以,也许我们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世界去向何方,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如何与生命相处。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刘若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今天上午了解到了碳中和碳达峰相关知识,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一个更清洁美丽的地球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下午当我们看到复建的满是弹孔炮洞的四行仓库西墙,入馆前历史的厚重感已经扑面而来。进入馆内沿路参观,整个八百壮士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展开,馆展成功地让参观者们有了一次沉浸感超强的体验。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处战时动员的群像雕塑,当你走进后发现战士都和真人一般高,而你就站在他们中间,仿佛突然被带回到当时那个艰苦又热血的场面。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屋顶垂挂着各个报纸对当时战斗情况的报道,仔细阅读那些文字,能感受到一种惨烈的真实感重重的压在身上。总之,在参观完后我更加体会到当代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势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点击数:471收藏本页